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中药制造业也面临着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碳足迹作为衡量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重要指标,正逐渐成为中药产业迈向绿色制造、挖掘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突破口。
碳足迹概念起源于20 世纪90年代的“生态足迹”,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它不仅包括产品本身的碳排放,还包括其产业链、供应链等关联范围的碳排放,是衡量一个行业、企业甚至产品环境友好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绿色发展的“时代呼唤”
2024年5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制定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 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中药产业,作为我国具有独特优势的传统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物耗高、能耗较高。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开展中药产品碳足迹核算,推动中药产业的绿色转型,既是国内市场产品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前瞻性应对中药产品出口风险的重要举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国内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大幅提升,对产品选择不仅关注疗效,还关注其生产过程是否环保。具有低碳标签、碳足迹透明的中药产品,更容易赢得消费者青睐。构筑绿色技术壁垒,利于开拓市场、打造品牌形象,获得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
随着中药材、中药提取物、中成药等出口量日渐增多,尽早开展中药产品碳足迹核算研究,抢先制定核算规则与认证标准体系,对于掌控国际贸易竞争的绿色标准话语权,提升中药产品国际竞争力,延续我国在中药产业领域的核心优势具有重要价值。
碳足迹研究的“关键效用”
精准识别碳排放“热点”。通过对中药制造全流程进行碳足迹核算,企业能精准定位碳排放量大的生产环节。无论是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炮制加工环节的高能耗设备?还是是制剂生产时的溶剂使用和蒸汽消耗,抑或是运输环节的长距离物流?明确这些碳排放“热点”后,可帮助企业有的放矢地制定减排策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减排点上,如优化种植模式、升级加工设备、整合物流资源等,实现降碳效益最大化。
优化供应链管理。碳足迹核算跨越企业边界,涵盖上下游产业链。对于中药企业而言,促使其与供应商紧密合作,共同降低碳排放。例如,中药材种植户为满足药企低碳要求,减少化肥用量,采用生态种植方式;药企也可就近选择供应商缩短运输距离,选用新能源运输工具等降低物流碳排放。这些举措不仅降低了企业自身碳足迹,还优化了整个供应链的生态效率,增强产业协同性,构建绿色供应链生态系统,共同打造“零碳企业”“零碳园区”。
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企业在规划新生产线、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碳足迹核算数据同样很重要。例如,一款新研发的中药产品碳足迹过高,可能预示其未来市场推广受阻或面临高品的碳成本。企业可依据相关数据,调整研发方向、优化生产工艺,确保新产品从诞生之初就具备低碳优势。在市场策略制定方面,针对不同市场碳标签需求,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开发低碳特色产品,增强市场适应性与竞争力。
助力中药产业发展的“多元价值”
提升产业绿色声誉。公开透明的碳足迹信息能够塑造中药产业的绿色形象改变外界对传统制造业高污染、高能耗的刻板印象,进一步赢得国内外消费者、投资者以及政策制定者的信任与支持。这种信任不仅是中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也是中药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激发技术创新活力。碳足迹管理压力促使中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探索绿色制造技术。从中药材的低碳种植技术(如利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替代化学农药),到加工炮制环节的节能设备研发,再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一系列新技术不仅降低了碳排放,还提升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推动中药产业技术升级换代。
挖掘新商业模式潜力。基于碳足迹的产品差异化营销悄然兴起。中药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进行碳标识认证,推出低碳中药产品系列,面向高端环保市场:可获取更高附加值。同时,碳足迹核算衍生出碳交易机会,减排成效显著的企业可将多余碳配额在市场出售,为企业开辟新财源,丰富产业盈利模式。此外,具有低碳优势的企业还可获得政府绿色补贴、绿色信贷等资金支持。
当前中药碳足迹研究面临的“攻坚难题”
核算方法复杂且标准不统一。中药制造流程复杂多样,不同药材、不同剂型不同工艺千差万别,难以套用统一的碳足迹核算模板。目前,中药行业碳足迹相关研究不足,没有统一的核算方法和标准,核算边界不清、路径不明,导致核算结果缺乏可比性,阻碍了行业整体碳足迹管理水平的提升。
数据收集困难重重。碳足迹核算需要海量数据,涵盖原辅料、能源、物流等各个环节。但中药产业上下游分散,许多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数据记录残缺不全,难以精准采集。同时,很多企业政策敏感性和前瞻性不够,还未能积极响应碳足迹研究工作,缺乏丰富的行业背景数据支撑。此外,中药材种植受自然因素影响大,数据波动频繁,增加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难度,影响核算准确性。
碳足迹研究为中药绿色制造开启了一扇新大门,虽面临诸多难题,但潜力巨大。中医药相关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中药企业等产业各方应携手共进,攻克难关,积极开展碳足迹研究工作,摸索碳足迹核算方法,建立碳足迹核算标准,丰富行业碳排放数据库,加快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让碳足迹研究真正赋能中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