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条贯穿教育、科研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之路,实现产学研用的无缝对接,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
在主体楼栋基建工程建设完成后,近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简称:创新港)一期项目再度传来好消息——将于2025年2月完成所有内部装修,在3月实施整体验收交付,在6月迎来学科带头人专家团队的逐步入驻。
将时间的指针往前拨,2022年1月,彭州市人民政府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订《联合建设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合作协议》,总投资50亿元,在彭州经开区天府中药城规划建设占地175亩的创新港项目。项目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投资26亿元,占地98亩,采取“政府搭台、学校运作、专业运营”的模式,按照“高校+科创+配套”的功能布局,建设实验楼、办公楼、教学楼、师生餐厅、师生公寓等,一期建成后可容纳师生1700余人,将打造为校地深入推进产学研有机融合、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企业出题、政府助题、高校解题
“长期以来,产学研转换道路不通畅、校企之间供需不匹配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创新港就是瞄准这一问题诞生的。”创新港负责人说道。
创新港将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通过运作模式、功能布局、人才引育等多方位创新举措,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引领为切入,推进“企业+高校”“创新+人才”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中医药科教和科技创新高地,贡献“校区+功能区”融合发展的创新样板。
在运作模式方面,采用“政府搭台、学校运作、专业运营”模式,整合校地企资源,打破传统高校平台的局限性,以公司化运行、市场化管理的方式,保障科研转化活力。
在功能布局方面,建设实验楼、办公楼、教学楼、师生餐厅、师生公寓的同时,建设现代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新药研发与检测公共技术平台、中试平台等融合创新孵化、教育科研和产业承接等功能,深化“企业出题-政府助题-高校解题”产学研合作。
在人才引育方面,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学院,培养一批精理论、通实践的现代中药产业人才;创新性推出“校编企用”人才制度,由大学提供编制与教授岗位,招揽产业领军人才,突破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瓶颈,同时企业研发总监、一线高技能人才也可以兼职大学教师,双向解决人才问题;最后以专业基金为后备,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智库建设。
通过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深化校地合作,创新港当前已获批经典名方二次创新开发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4个,获批成立国内首个现代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与企业联合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创新中心)3个,并率先建设起国内第一批中草药科技小院——西南道地药材产业体系科技小院集群,进一步提升四川中药产业竞争力。
获批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助力跨越科技创新向产业转化的“死亡之谷”
一个技术的发展成熟水平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品与服务开发四个阶段。其中,从应用研究到技术开发阶段属于最困难的部分,投资量大、失败率高、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不愿参与其中,导致在天使轮、种子轮投资阶段之前,许多项目因为缺乏资金、指导、衔接等配合而胎死腹中,这条从创新成果到产业化之间的鸿沟被称为“死亡之谷”。
为跨越科技创新向产业转化的“死亡之谷”,2023年12月,全国首家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一现代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简称:验证中心)获批,主要依托创新港、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建设,聚焦中医药大健康产品与中药新药研发两大板块,成立技术评估、商业模式、市场准入三大委员会,重点围绕中医药特色诊疗、先进技术、产品载体、文化创新等四类概念,开展“成果形成-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创业孵化-股权投资-转化落地”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验证中心围绕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开展专利导航布局,为71个创新创业项目团队、100家在大学科技园创业的企业进行商业模式论证,累计验证转化19个项目。以四川风尚生活家居有限公司为例,在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严谨验证工作的基础上,验证中心整合顶尖技术专家资源,确定以香疗结合康复为核心的产品开发方案,助力企业开发兼具中医药特色与家居舒适性的优质科技产品,探索出一条中医药与家居领域的跨界融合新路径。
打造“镇园之宝”——引领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2月31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联席会上,彭州市人民政府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订《联合建设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合作备忘录》,将整合优势资源,合力开展创新港“1139”工程建设。本次会议还明确,将创新港定位为园区的“镇园之宝”,承担起引领和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重任。
“具体而言,创新港将建设1个国家级现代中药产业学院;打造1个汇聚川渝中药企业总部的知名药谷;构建3大公共服务平台(分析测试中心、中试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围绕中药资源保障、中药制药技术、中医药优势病种、新创制与大健康产品4大板块,采用PI团队入驻的形式,引进重大平台、重大影响专家和重大产品技术,建成9个左右现代中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创新港负责人表示,从构建更灵活的决策运行机制、更完善的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等八个方面入手,创新港致力于通过孵化原创科技成果,促进中药科技转化,为园区企业“赋能增效”;形成区域示范作用,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将核心研发部门落户园区,实现“企业满园”;最后“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新极核,引领蓉北、辐射带动成德眉资地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